健康之苑

      健康視頻 科普文章
      首頁>>健康之苑>>科普文章>>正文科普文章

      從“心”認識健康——到達終點就會幸福嗎?

      日期:2025年09月01日      來源:網站編輯      瀏覽:264次

    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?

      考研時,你告訴自己等考上研究生,就能徹底放松了;找工作時,你堅信進了大廠,人生就穩(wěn)了;甚至買包、減肥時,你也會想只要擁有這個包/瘦到90斤,我就會一直開心。

       

      可真當這些目標實現(xiàn)后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:最初的狂喜往往只持續(xù)幾天,很快,空虛和焦慮又會卷土重來。你開始追問為什么我已經得到了想要的,卻還是不幸福? 

      其實,不是你不夠好,也不是目標不夠有價值,而是我們都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心理學陷阱——到達謬誤(Arrival Fallacy。

       

      1.什么是到達謬誤?它不是你的錯,是大腦的預測偏差

      到達謬誤這個概念,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?吉爾伯特(DanielGilbert)提出,他在《撞上幸?!罚?/span>Stumblingon Happiness)一書中,用大量實驗揭示了一個真相:

      人類普遍會高估達成目標對長期幸福的影響,誤以為到達某個終點就是幸福的終點,卻忽略了大腦的享樂適應機制。

      簡單來說,大腦對新幸福的適應速度,遠比我們想象中快。

      吉爾伯特的團隊曾做過一項針對彩票中獎者普通上班族的對比研究:中獎者在獲獎初期(1-3個月)的幸福感確實顯著高于普通人,但6個月后,他們的幸福水平會逐漸回落,甚至和沒中獎前相差無幾;而那些沒中獎的人,反而會因為日常的小確幸(比如吃到好吃的飯、和朋友聊天)保持穩(wěn)定的幸福感。

      這就是到達謬誤的核心:我們把目標達成當成了幸福的終點站,卻忘了幸福其實是沿途的風景”——大腦會快速適應新的幸福刺激,讓我們從擁有后的狂喜回歸平淡,進而陷入下一個目標才能帶來幸福的循環(huán)。

      就像我的同學小夏,為了買人生第一個奢侈品包省吃儉用半年,拿到包的那天抱著它哭了,覺得終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??刹坏揭粋€月,她又開始焦慮:這個包好像不夠搭衣服,下次得買個更大的。原來的幸福終點,成了新焦慮的起點。

      2.為什么我們總會掉進到達謬誤?3個底層原因

      很多人會覺得是我太貪心了,但從心理學角度看,到達謬誤的本質是大腦的認知偏差,背后藏著3個我們無法輕易對抗的機制:

      1)大腦的預測偏差:我們總以為未來會更好

      吉爾伯特在研究中發(fā)現(xiàn),人類的大腦天生擅長美化未來”——當我們設定一個目標時,會不自覺地過濾掉達成目標后的麻煩(比如考上研究生要面對的論文壓力、進大廠要應對的996),只聚焦于目標實現(xiàn)的美好。這種偏差讓我們誤以為只要到達終點,所有問題都會消失,卻忽略了生活永遠有新的挑戰(zhàn)。

      2)享樂適應:幸福是會過期的刺激

      心理學上的享樂適應Hedonic Adaptation)理論認為,無論是積極的刺激(中獎、升職)還是消極的刺激(失戀、失業(yè)),我們都會在一段時間后適應它們,回歸到基礎幸福水平。就像你第一次吃火鍋會覺得驚艷,但天天吃也會膩;第一次住大房子會興奮,但住久了也會習慣——“到達目標帶來的幸福,本質上也是一種會過期的刺激

       

      3)社會文化的終點思維:我們被灌輸成功=到達某個節(jié)點

     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考上好大學就好了”“找到好工作就好了”“結婚生子就好了”——社會文化不斷強化幸福是一個個終點的思維,讓我們習慣用是否達成某個目標來衡量自己的幸福,卻忘了問自己:這個過程中,我開心嗎?

      3.跳出到達謬誤3個實用方法,讓幸福不再依賴終點

      既然到達謬誤是大腦的認知偏差,我們就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調整。分享3個經過心理學驗證的方法,幫你把幸福從終點拉回沿途

      1)關注過程中的小進步,而非結果的大目標

      積極心理學創(chuàng)始人馬丁?塞利格曼(Martin Seligman)在《真實的幸?!分薪ㄗh,把目標拆解成小步驟,并記錄每一步的進步。比如你想減肥10斤,不要只盯著“10這個結果,而是記錄今天比昨天多跑了1公里”“今天忍住沒吃甜品”——這些小進步帶來的即時滿足感,能讓你在過程中持續(xù)感受到幸福,而不是等到最后才短暫快樂。

       

      2)每天記錄“3件小確幸,對抗享樂適應

      哈佛幸福實驗室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,每天花5分鐘記錄“3件讓自己開心的小事(比如早上的陽光很好”“同事幫我?guī)Я丝Х?/span>”“晚上的電影很治愈),能顯著提升長期幸福感。因為這種練習會讓你的大腦更關注日常的美好,而不是一味追求遙不可及的終點,從而減少對目標達成的過度依賴。

      3)設定成長型目標,而非結果型目標

      結果型目標我要考上研究生”“我要賺100,它們的核心是到達某個節(jié)點;而成長型目標我要在考研過程中學會高效學習”“我要在工作中提升溝通能力,它們的核心是過程中的成長

      心理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成長型目標更能帶來持續(xù)的幸福感——因為即使沒達成最終結果,你也在過程中獲得了能力的提升;而達成結果后,你也會因為成長的慣性,自然地走向下一個有意義的方向,而不是陷入空虛。

       

      4.最后想對你說:幸福從來不是到達終點,而是走在路上

      我們總以為等我……就會幸福,卻忘了幸福從來不是一個靜止的終點,而是流動的過程。就像爬山,山頂的風景固然好看,但沿途的花香、林間的風、和朋友的談笑,才是構成爬山快樂的大部分。

       

      下次當你再為沒到達某個目標而焦慮時,不妨停下來問自己:這個過程中,我有沒有收獲什么?有沒有開心過?

      畢竟,人生不是一場到達終點就結束的比賽,而是一場邊走邊看的旅行。那些你以為的終點,其實只是沿途的一個路標”——真正的幸福,早就藏在你走向路標的每一步里。

      (聲明:醫(yī)學科普,僅供參考,如有不適,及時就醫(yī)。圖片AI生成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及時刪除。)

      關閉
     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,国产黄片av在线播放,欧美日韩熟妇在线视频,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人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