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年07月10日 來源:網(wǎng)站編輯 瀏覽:241次
當代孩子們的累,大家有目共睹,大家都在說:“孩子們真辛苦?!笨墒鞘聦嵤呛芏嗉议L還停留在嘴上說“心疼孩子”,但是實際上覺得“咬咬牙就過了,考上了大學一切就好了?!彼裕苣┰撗a課補課,該卷還是卷??忌洗髮W就可上岸了嗎?
《2024兒童青少年抑郁治療與康復痛點調研報告》顯示:
被診斷為情緒障礙的子樣本中,首次休學的平均年齡是13.74歲。
心理問題不是個例
《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》藍皮書顯示,當前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呈低齡化發(fā)展趨勢。高中生抑郁檢出率40%,初中生為30%。高中生焦慮檢出率超30%,初中生約20%。以前孩子自殘大家還會重視,感到非常難過,現(xiàn)在有孩子自殘,老師同學都見怪不怪了。有的學校,一個班有半個班的孩子都在偷偷吃抗抑郁藥。
累到連玩都玩不動了
“低欲望”、“低電量”是很多孩子的特征:拒絕社交、逃避競爭、對未來漠不關心。朝氣蓬勃的年紀,沒了精氣神。沉迷在網(wǎng)絡世界中享受短暫的快樂。很多孩子,甚至小學生就已經決定將來長大了不結婚、不生娃。
累到連生物的本能都喪失了。
那些從小學開始不斷積累的疲憊感,無力感,厭倦感,在孩子擁有了”自由”以后,在沒有人盯著,逼著,管著以后,像洪水一樣涌來,徹底吞沒了這個年輕的生命。
這種厭倦感,事不關己的狀態(tài)不是上了大學才有的。只不過小學被媽媽緊緊盯著,初中高中軍事化管理,學校號稱不浪費一分鐘,所以孩子看起來還可以,甚至考上了比較理想的大學。但是,“還可以"的前提是他被人盯看,管看,而不是孩子做事情是出于自己的內驅力。實際上很多孩子早就沒有內驅力了,只不過因為年齡小,外動力推也好,拉也罷還是能推得動。到了大學,老師不可能像管小學生一樣管,大學生有了大量自由的時間以后,被嚴絲合縫安排了的童年就開始來要求孩子還債了。于是有了家長要求大學老師建家長群;于是有了家長要求大學老師管理孩子的手機;于是有了大學要求班主任嚴格管理。
真實荒唐?。?/span>
實際上問題就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管的太多,管的太嚴,管的太細了,于是,在他們擁有了自由以后,他們什么都不想做了。再也學不動了。大多數(shù)孩子,他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,但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。
出路在哪里?
出路還是在家庭。
孩子的世界很簡單,家和學校。學校已經安排的嚴絲合縫了,家就需要有溫暖,有彈性,有屬于自己的空間。但凡是和父母關系親密,回到家可以和父母說真心話的孩子,肯定不會走上絕路。他們會累,會煩躁,會迷茫,但是絕對不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。但凡除了學習以外,有個自己的興趣愛好,打打球,做做手工,考個蛋糕什么的......這樣的孩子大概率是不會抑郁的。
因為情緒永遠有一個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