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之苑

      健康視頻 科普文章
      首頁>>健康之苑>>健康之苑>>正文健康之苑

      老年精神病人冬季需防低體溫癥

      日期:2009年12月03日      來源:admin      瀏覽:9302次

       

      云南省精神病醫(yī)院  婦兒科  姚堅

       

      有些老人一到冬天便出現(xiàn)渾身乏力、頭昏眼花、食欲下降、肌肉僵硬、手腳冰涼、下肢浮腫等癥狀,到醫(yī)院檢查,除體溫低于35,并無其他異常。一旦春暖花開,前面的種種不適癥狀便逐漸消失。老年人這種現(xiàn)象醫(yī)學上稱為“老年低體溫癥”,是老年人冬季的常見病,北方多于南方,男性多于女性,年齡越大越容易患此病,體弱者易引起并發(fā)癥,甚至會造成死亡。因此,老年人過冬天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,適度的有氧運動是不花錢預防低體溫癥的良藥。

       

      老年人為何易發(fā)生低體溫癥?

      這是由于老年人機體各臟器逐漸老化退化,生理功能衰退的原因。

        1、大腦老化:體溫調節(jié)功能下降,不能及時下達抵御寒冷的命令。

        2、消化系統(tǒng)老化:胃口變差,飯量減少,消化吸收不良,致使機體代謝產(chǎn)熱量減少,難以滿足機體對熱量的需求。

        3、皮膚老化:對外界氣溫和冷熱變化的感知能力減退,皮下血管硬化使收縮力變差,熱量散發(fā)過多而導致體溫降低,尤其是體溫低于35時,患者意識模糊,思維反應遲鈍,動作不協(xié)調,呼吸心跳減慢,此時若不及時采取升溫保暖等措施,極易造成心跳驟停而猝死。

        有的老人是因某些病服用藥物,如冬眠靈、甲基多巴、安定等,可抑制丘腦體溫調節(jié)中樞,使周圍血管擴張,內臟血管收縮,干擾了糖類的代謝產(chǎn)熱,還能削弱老年人對寒冷的反應性和對環(huán)境氣候變化的適應性,從而使體溫下降。

      有些老人冬季常以喝酒來御寒,殊不知,喝酒后可使體表血管擴張,加快體溫散失,體溫降低。

      年齡偏大,體弱多病,長期住院的精神病人,因為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,或服用安定類藥物,營養(yǎng)稍差,曬太陽的時間少,也可能出現(xiàn)“低體溫癥”。

       

      如何預防老年低體溫癥?

      老年人過冬天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,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8左右。臥室最好向陽,蓋的棉被和鋪的褥子要松軟厚實。外出時要戴棉帽、手套,穿的鞋襪要保暖、吸濕、透氣,以減少頭和足部熱量的散失。

        飲食方面,適量多吃些富含熱量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可用胡蘿卜燉食羊肉、牛肉;或用黃芪、全當歸各30,生姜20,羊肉1000,食鹽少許,燉后每天適量吃肉喝湯,有溫經(jīng)散寒、活血通絡的作用。對氣血虛弱的老人,應在醫(yī)生指導下適量進補。

      冬天,除了雨雪和大霧天氣不要外出,平時要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,在冬陽下和老友們去散步,快走、慢跑,或做健身操、跳舞等,既享受了日光浴,又鍛煉了身體,有利于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機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,是不花錢預防低體溫癥的良藥。此外,還要注意不亂服用鎮(zhèn)靜安眠藥,不飲酒,以免使血管擴張散發(fā)熱量而使體溫降低。

      年齡偏大又體弱多病長期住院的精神病人,因為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,或服用安定類藥物,易患“低體溫癥”,要盡量減少安定類藥物,注意保暖,保增加營養(yǎng),多曬太陽。

      關閉
     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,国产黄片av在线播放,欧美日韩熟妇在线视频,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人成